​​软富云智慧养老

www.shyanglao.com.cn

后疫情时期对康养产业发展态势的思考
来源: | 作者:. | 发布时间: 586天前 | 69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殷.jpg

殷志刚

从事老龄工作30余年。现任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、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(MPA)兼职导师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现代服务业评测中心康养总顾问、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等职务。

养老.jpg

后疫情时期康养产业发展态势的思考

01

国资国企进入康养既是担当也是自身发展需求

进入“十四五”以来,国家对养老服务的定位和分类做了明确,对保基本养老的比重以及供给主体等都有了进一步举措。中国社会人口结构的不断老化,大量老年人口,尤其是失能人口增加,社会照料压力增大,作为共和国“长子”的国资国企,理应在民生领域体现社会责任,在大健康和养老服务方面积极投入。尤其是对于功能性的国资国企,反馈民生做养老具有天然的属性,既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责任。
同时,随着国资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,国资国企在大健康领域加大战略性的投资,也是加速转型和优化布局的自身发展需求。国资国企进入健康养老领域,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这一领域的引导、带动作用,也是国资企业谋发展的必然选择。
简而言之,国资国企介入康养,既是政策导向的结果,也是养老属性的回归。

02

国资国企进入康养既放宽眼界又要集成创新实践

首先是要全人群的视角看康养。广义的康养产业绝不仅仅是养老地产和养老社区,其面对的客群也非单一的老年人群。根据消费群体、市场需求、关联产业、资源差异和地形地貌等不同,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康养产业类型。健康服务,是人人关心和需要的。老龄化的社会现状,决定了健康养老成为康养服务的主体,但绝非康养的全部。康养的客群包括养老客群(老年人群)、养生保健客群(中青年人群)、医疗康复客群(疾病人群)、美容康体客群(健康人群)等。市场导向决定目标客群,需求导向决定产品方向。


其次是要用发展的视野看养老。狭义的康养主要是现代养老服务业,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养老,现代养老服务是建立在新的养老模式、服务方式、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基础之上的,以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。融入、融合、共享是现代养老服务业的基本特征。国资国企应该多多关注传统养老服务业的转型升级,包括老年家庭服务业和老年康复护理业的提质增能;新兴养老服务业的培育和壮大,包括老年用品及辅具研发、老年健康业、老年旅居和老年住区等;养老产业园区或养老服务集聚区,聚焦配套政策,发展养老产业园区(集聚区),有效发挥园区经济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。


总之,国资国企介入康养,更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,注重系统性,集成性,找准自己的定位,确定三个目标: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衡发展为目标;企业自身转型发展的目标;长期稳定的经营带来的长期稳定回报的目标。

03

坚持科学理性思考关注后疫情时期康养发展态势

我个人的判断是:中国的康养行业发展“前景趋好,近期波折(或迷茫)”,将进入一个理性、平稳发展阶段,也是一个科学决策、战略布局阶段


“前景趋好”,主要是从社会人口结构看,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常态。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,失能(认知障碍)增长,刚性需求增加;人们向好向上追求品质的需求逐步释放;老年人的整体层次逐步提高;均衡协调、普惠优质成为民众所盼。


“近期波折”,主要是社会资本信心需要重新构建和鼓励,疫情后次生灾害需要慢慢修复;今后一个阶段,政府的重点主要回归到经济建设和经济复苏。对于康养的直接投入可能减少,将会通过推进国资国企投入,行业纾困扶持,金融创新和融资成本下降等措施,助力行业发展。


后疫情时期,国资国企要多为政府分忧,关注急难愁盼(基本、兜底、普惠)和“大众养老”;民资民企要多为市场创优,关注满足多样需求(品质、个性、高端)和“消费释放”。


未来康养行业的竞争,体现在二个方面:一是重新融合资源的能力,就是能不能提供高价值、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;二是实现平台、信息、资源、智慧共享的能力。



姓名
邮箱
电话
内容
提交

联系我们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了解更多动态